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碳汇特征及调控因子

作者:裴薇薇; 杨喆; 王云英; 王新; 杜岩功*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01): 226-233.
DOI:10.13304/j.nykjdb.2022.0513

摘要

祁连山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固碳场所。为准确评估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汇特征,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并结合增强回归树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长季其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生长季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日变化呈“V”型,CO2通量变化范围在-0.71~0.08 mg CO2·m-2·s-1,季节尺度NEE变化范围在-20.93~11.75 g C·m-2,月均碳吸收量(188.27±17.85) g·m-2,生长季累积碳吸收941.34 g·m-2。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植被指数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相对贡献率最高,为50.3%,其次是净辐射,为15.9%。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植被指数与相对湿度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61与-0.17。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表明植被指数与相对湿度对NEE具有显著影响(R2=0.74,P<0.01)。随着植被指数增加,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显著增强。结果为准确评估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