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荔枝叶抗炎、镇痛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祁金丽; 宋燕劲; 陆春莲; 郑飘雪; 梁炎丽; 曹玉嫔*; 梁洁*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1-11.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荔枝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探究指纹图谱与抗炎、镇痛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不同产地荔枝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醋酸致小鼠扭体镇痛模型,考察荔枝叶抗炎、镇痛活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指纹图谱共有峰与抗炎、镇痛药效指标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荔枝叶药材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出7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2号峰)、原儿茶酸(3号峰)、儿茶素(4号峰)、表儿茶素(8号峰)、芦丁(12号峰)、槲皮素(16号峰)、山柰酚(18号峰)。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17号峰与抗炎作用呈显著相关,1、4、6、8、14、15、16号峰与抗炎作用呈现低度相关;1、17号峰与镇痛作用呈显著相关,4、7、8、9、13、14、15、16、18号峰与镇痛作用呈低度相关。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除2、3号峰关联度大于0.6,其余共有峰与抗炎、镇痛作用的关联度均大于0.8。经PLS分析发现,1、4、6、8、16、17号峰对抗炎、镇痛作用的贡献较大。结论:建立了荔枝叶HPLC指纹图谱,结合3种谱效分析方法表明1、4(儿茶素)、6、8(表儿茶素)、16(槲皮素)、17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荔枝叶发挥抗炎或镇痛作用的药效物质,可为荔枝叶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