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家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法低频组(机械臂摩腹101~150次/min)、摩法高频组(机械臂摩腹201~250次/min)、摩法低频+抑制剂组[机械臂摩腹101~150次/min+腹腔注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抑制剂ML-9 2.0 mg·kg-1]、摩法高频+抑制剂组(机械臂摩腹201~250次/min+腹腔注射ML-9 2.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泻下法联合饥饱失常法构建FD模型。干预过程中,记录家兔一般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胃体、小肠平滑肌组织中三磷酸肌醇(IP3)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家兔胃体平滑肌细胞中Ca2+强度。【结果】经摩腹法干预后,高、低频组家兔一般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摩法低频组、摩法高频组小肠平滑肌细胞IP3浓度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摩法低频+抑制剂组、摩法高频+抑制剂组IP3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摩法低频组、摩法高频组、摩法低频+抑制剂组胃体平滑肌细胞Ca2+强度较模型组升高,其中摩法低频组、摩法高频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摩法高频+抑制剂组Ca2+强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摩法低频组Ca2+强度较摩法高频组升高,摩法低频+抑制剂组Ca2+强度较摩法高频+抑制剂组升高(均P<0.01)。【结论】高、低频率摩腹法干预均可以改善脾虚型FD家兔症状,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中IP3浓度与Ca2+强度,低频摩腹法的改善作用优于高频摩腹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