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外生菌根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姜永孟; 张世良; 吕茂奎*; 熊小玲; 李佳玉; 曹安妮; 谢锦升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17(02): 17-22.
DOI:10.19687/j.cnki.1673-7105.2022.02.003

摘要

马尾松作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重要的先锋树种,其与外生菌根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马尾松应对环境胁迫的重要环节,但外生菌根真菌如何影响马尾松林土壤碳和养分循环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红壤侵蚀区恢复18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壕沟法设置对照和隔离菌根处理,研究了外生菌根对土壤碳、氮有效性和碳氮磷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菌根显著降低了土壤NH4+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NO3-含量(P<0.05);去除菌根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31.7%,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β-N-乙酰氨基葡萄苷酶以及纤维素水解酶活性分别显著下降35.5%、 49.0%、 43.5%。上述结果表明去除外生菌根会减缓碳的循环、增加土壤氮的损失风险、加剧土壤微生物和植被对磷的需求。因此,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发挥着加速有机质循环、提高养分保持和供给的作用,对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及关键酶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