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辅音错误特点及语音训练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388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语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6岁为界将其分为两组即学龄前组(4~6岁)226例、学龄组(6~13岁,含6岁)162例。从平均错误个数、发音部位、发音方式、错误类型4个方面分析其辅音发音错误特点,并对其进行一对一语音训练,训练频率1周1次,1次30 min;训练方法按照音素训练→音节训练→词汇训练→句子训练→短文、会话训练的顺序进行。比较2组语音训练效果的差异。结果 按发音部位分析:两年龄组均为舌尖后音错误频率最高;而错误频率最低的学龄组为唇齿音,学龄前组为双唇音。按发音方式分析:两年龄组均为送气性塞擦音错误频率最高,鼻音错误频率最低。按错误类型分析:两年龄组均以置换、省略为主。相较于学龄前组,学龄组大部分辅音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及错误类型三个方面均有好转的趋势。腭化和侧化两种错误类型则是学龄组错误频率高于学龄前组,但侧化学龄组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组及学龄组通过6.7次和5.5次语音训练后,发音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学龄组治愈率为84.9%(118/139),学龄前组治愈率为77.1%(91/118),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改善,但并不会完全自愈。不同年龄段患儿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语音训练均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