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K-1与肝脏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姚红; 于雷; 钟丽华; 卢宝玲; 程昱; 汪云; 朱丽影
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0): 1962-1942.
DOI:10.13241/j.cnki.pmb.2016.10.043

摘要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肝母细胞瘤、肝脏淋巴瘤、肝脏血管内皮细胞肉瘤、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等发生在肝脏的恶性病变。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PLC在我国的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是我国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由于肝脏恶性肿瘤具有隐匿性强、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到疾病中晚期,即使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也很不理想。因此,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卫生部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特别强调了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对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作用。甲胎蛋白(AFP)联合影像学检查是目前筛查肝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是AFP和影像学检查尚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而言。DKK-1(dickkopf-1)是近年来由德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DKK-1与肝脏恶性肿瘤,尤其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关系密切,是最值得期待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之一。本文谨对DKK-1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其作为肝癌诊断蛋白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前景。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