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纵观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对轨迹问题的考查基本分两类[1]:一类是"显性"的,即明确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用"坐标化"将条件转化为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如2010年题18.另一类是"隐性"的,即无明确的求轨迹任务,但轨迹确实存在,或者说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轨迹意识",如2008年题13,2009年题18,2010年题9,2013年题17,2016年题18等.由于学生轨迹意识的缺失,这

  • 出版日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