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河湟地区语言多样性特征突出,非汉民族普遍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藏语为主要族际交流语,民族交往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基层公文常使用多种语言,各类通事活动频繁,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虽然清政府的公文翻译制度相对完善,但信息传递不畅,通事、歇家欺瞒舞弊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导致因语言障碍使国家权力难以渗透到王朝边地的"空隙",凸显了基层民族社会治理中语言因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