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秦艽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8组,每组10只:正常组、疾病模型组(Ⅱ型胶原)、病证模型组(Ⅱ型胶原+风湿热)、阳性药组、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防己组。第1天,在大鼠的背部2点和尾根部1点的皮内注射Ⅱ型胶原(CⅡ)乳剂各0.1 mL,致炎;第2天(除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外),用人工气候箱进行风湿热病证模型造模,连续11 d;第12天,在大鼠左后肢足跖皮内注射CⅡ乳剂0.1 mL进行2次免疫作为激发注射,再放入人工气候箱进行风湿热病证模型造模,连续7 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按15 mL·kg-1给予对应的药液灌胃,正常组、2种模型组给予等量0.9%NaCl,每天1次,连续21 d。第39天,踝关节取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观察踝关节组织的破坏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对NF-κB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NF-κB在正常组的表达量105.08±7.97相比,疾病模型组和病证模型组的NF-κB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70.57±8.93,180.0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病症模型组高于疾病模型组。各给药组之间比较,秦艽防己组的NF-κB蛋白表达量为112.37±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的0.41±0.16比较,疾病模型组和病证模型组的分别为0.78±0.12,1.0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艽防己组的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秦艽寒热不同配伍可能通过下调NF-κB,对RA起到保护作用,其中平寒相配效果最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