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学意义上的文本解读是文学文本教学的根本所在。故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第一种境界。心理学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则重在知人论世,由所在文本出发,因文及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则成为一种对话状态,在传播者、文本、受众之间形成一个可供剖析的解读"线",寻绎隐映在"山"、"水"背后的作者身影。美学意义上的文本解读重在由个体的审美观念升华到群体层面上来,透过"那个人"的艺术创造展现生命个体的超越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在复归平静之后阅读者进入了顿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