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岭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其生物种类繁多,环境意义重大。秦岭北麓(西安段)作为秦岭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西安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质量,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治理难度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过度的矿物开发、不合理的景区规划、违规建设私人别墅、生活垃圾排放随意等导致的一系列土壤污染问题,造成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针对秦岭北麓污染类型多样、污染程度不一等生态问题,应当运用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深入调研,来推进污损土地修复与评价工作,从而实现秦岭北麓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进一步提升;根据不同的土壤性状及污染状况,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新兴土壤修复技术,集中在污染来源、污染程度等方面不断实践并建立有效的修复体系,并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此外,通过土地科技创新、微生物与微量元素标准研究、土地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建立生态保护标准体系和制定秦岭北麓生态红线,配合政府自我规范和完善,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分类治理、土壤质量修复完善、环境优化管理,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指导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为秦岭北麓的生态建设提供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