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十年间,民族主义更新了政治和革命"学理",激发了民族国家建构思想,"单一民族建构国家"这一信条被革命派和梁启超等立宪派普遍接受。然而1903年后,梁启超经过反思形成了对"汉族建国"的质疑,生发了最初内含于其民族自觉性主张中的张力,具体体现为"中华民族"指汉族还是中国诸族的概念内涵的差异上。经过民族主义论战,革命派人士部分修改了主张,形成了基于民族同化的新的中华民族观念。然而,杨度基于政治现实辩驳了革命派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主张,提出了君主立宪国家建构之下的"合五族而为中国"主张;基于文化同化论和社会进化论,主张"合五族"而成"中华民族"。在杨度的方案中,同化和平等这一民族问题的张力在君主立宪下得以平衡。但辛亥革命打破了这个可能性,同化和平等这一张力延伸到了中华民族和五族的关系问题之中,深刻影响和形塑了此后的民族国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