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4种乡土树种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可为华南地区乡土树种应对干旱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华南地区4种乡土树种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和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为研究对象,人工搭建遮雨棚、开顶箱(OTC)和自动浇水系统来模拟干旱环境,设置对照(100%),低度(75%)、中度(50%)和高度干旱(25%)4种处理,研究4种乡土植物生长、各器官中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学对不同强度干旱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抑制了海南红豆和降香黄檀的生长,但醉香含笑和黧蒴锥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干旱降低了海南红豆叶片(氮)N含量、根系N和磷(P)含量,增加了海南红豆粗根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但降低了细根C:P和N:P。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4个树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醉香含笑和黧蒴锥粗根的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升高,降香黄檀和海南红豆NSC含量则下降。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海南红豆和降香黄檀表现出资源获取型策略,醉香含笑和黧蒴锥表现出资源保守型策略。其中醉香含笑在高度干旱胁迫下还能保持较好长势,且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同时在各器官中维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说明在未来全球气候背景下,其在南亚热带地区可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