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改变施肥和耕作方式是否可有效控制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中高粱田杂草发生,破解高粱对除草剂敏感、易产生药害和专用除草剂产品匮乏的难题,选择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长期定位施肥田和修文试验基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田,于2017-2021年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5种施肥方式(不施肥、NPK配施、PK配施、NP配施、NK配施)和3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方式:秸秆粉碎还田+秋旋耕;秸秆粉碎还田+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对高粱-玉米轮作体系高粱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田和不同耕作方式高粱田分别可统计到12种和9种杂草,且均以藜、水稗和反枝苋3种杂草密度较高;不同施肥处理以NPK均衡施肥和NP处理杂草密度最低(同不施肥相比杂草密度分别下降79.18%和76.97%),但对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小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连续施用3年后的杂草密度大小依次为CK>PK>NK>NP=NPK;3种耕作方式中以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处理杂草密度最低(同传统耕作相比杂草密度下降68.48%),且杂草群落构成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相似性较低,但对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小;较优施肥和耕作方式处理对杂草的强选择压力形成均为连续实施3年后。因此,推荐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和NPK(速效钾含量<200 mg/kg地块)或NP(速效钾含量>200 mg/kg地块)为高粱-玉米轮作体系高粱田杂草物理防治较优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