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世纪中叶以降,清廷在甘青边地继续沿用土司、千百户制度实行治理。当传统土司—土舍体制难以维持,土司及其代理人不得不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礼仪秩序,以维系其地方统治的合法性。这套礼仪通常是由土司或在地经纪主持进行,是一种有着明确边界的非自愿性组织。民间信仰提供了可资选择的礼仪资源。通过论述甘青地带东、西李氏土司区的文化差异及认同倾向,进而申述清中后期土司地区礼仪秩序重构中的文化选择和认同形塑,揭示族群建构的政治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