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微波灭活原位保留瘤段骨联合髋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技术要点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8例股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资料, 男12例、女16例, 年龄(65.3±10.9)岁(范围39~85岁)。股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伴髓腔跳跃灶2例, 转移瘤26例;根据微波灭活时是否原位保留瘤段骨分为保留骨量组(18例)和常规手术组(10例)。保留骨量组根据术前CT及MRI评估, 原位保留部分瘤段骨, 微波灭活后行髋关节置换;常规手术组采用瘤段全切, 断端微波灭活后行组配型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的截骨长度、观察术后假体稳定性, 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8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1.9±5.9)个月(范围4~24个月)。保留骨量组术中截骨长度(9.2±2.5)cm, 常规手术组(15.4±3.6)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 P=0.002)。保留骨量组采用普通型髋关节假体5例、组配型髋关节假体13例, 2例采用普通型假体患者分别在术后3、8个月出现X线片上截骨面部分骨吸收, 假体-骨界面未出现松动、骨折, 无疼痛及行走受限;常规手术组10例均采用组配型髋关节假体, 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行走时疼痛, X线片示假体松动。保留骨量组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6.6±1.9)分, 良6例、中12例, 优良率为33%(6/18);常规手术组(15.5±3.6)分, 良3例、中5例、差2例, 优良率为30%(3/10), 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 P=0.366)。保留骨量组术后6个月MSTS评分为(21.7±3.2)分, 优3例、良9例、中1例、差1例, 优良率86%(12/14);常规手术组(16.5±4.9)分, 优1例、良3例、中3例、差2例, 优良率44%(4/9), 两组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 P=0.006)。保留骨量组术后1年MSTS评分为(22.3±7.6)分, 优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 优良率83%(10/12);常规手术组(22.1±6.6)分, 优3例、良3例、中1例、差1例, 优良率75%(6/8), 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 P=0.957)。术后6个月保留骨量组的MSTS评分中的活动功能、接受程度、支具辅助及行走能力较常规手术组均有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 P=0.030;t=2.74, P=0.012;t=2.80, P=0.011;t=2.59, P=0.026)。结论微波灭活原位保留瘤段骨联合髋关节假体可增加假体稳定性和减少软组织损伤, 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是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天津市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