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从病原学角度分析江西省某高校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情况,探讨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的作用。方法 对2022年江西省某高校一起结核病疫情处置可疑者筛查对象进行涂片、分离培养、XpertMTB/RIF检测,对获得16株分离培养阳性菌株使用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及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IRU-VNTR)方法及全基因组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耐药情况及分型特征,确定传播链。结果 16株分离培养阳性菌株中13株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13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IRU-VNTR检测均鉴定为北京基因型,全基因组测序为Lineage2家系。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均将1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个传播链,且结果一致,其中传播链1即最大的传播链包含9株菌,均发生链霉素耐药基因rrsA514C突变;传播链2包含3株菌,均发生了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H445N突变;而传播链3仅包含1株菌,其在rpoB 基因发生了D190A突变。通过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如各病例既往共同出现地点判断是否为一起疫情与基于病原基因分型的判断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VNTR基因分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是判断结核病近期传播的有利工具。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应作为传统流行病学的补充,可更加精准的鉴定近期传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