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分析

作者:刘超; 徐冉; 张天航; 张恒德; 张碧辉; 丛春华; 毋婧炎
来源: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 43(03): 51-58.
DOI:10.16765/j.cnki.1673-7148.2020.03.007

摘要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和逐小时污染物浓度资料,对青岛上合峰会期间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峰会保障期间,各类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臭氧浓度下降至94.1μg/m3,较峰会保障前期下降2.9%。白天大气氧化性主要受O3控制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4%。此外,臭氧日变化曲线相较于温度日变化曲线存在1 h滞后性,且风速小于2 m/s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臭氧污染情况。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型中的臭氧来源追踪方法(Ozone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OSAT),对青岛臭氧的污染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峰会前期,江苏、安徽对青岛臭氧贡献分别达到32.5%和11.1%,而峰会期间除青岛本地贡献较为突出之外,来自山东、河北及辽宁的贡献有所增加,分别达到了21.7%、9.8%及4.3%。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