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33和白介素-35在乙型肝炎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赖道权; 邓勇; 邱艳; 邱自辉; 欧书强; 陈宇; 邓峥
来源:肝脏, 2016, 21(10): 838-840.
DOI:10.14000/j.cnki.issn.1008-1704.2016.10.009

摘要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3和IL-35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血清,并同时收集成功随访规律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6月后患者血清,另外选择18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33和IL-35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和CHB组IL-33水平分别为5.1±2.9 pg/mL和11.7±7.6 pg/mL,IL-35水平分别为28.9±24.7 pg/mL和271.8±480.4 pg/mL,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38和2.140,P值分别为0.002和0.039)。抗病毒治疗6月后血清IL-33和IL-35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为7.1±3.8 pg/mL和46.1±29.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5和2.044,P值分别为0.025和0.048)。结论IL-33和IL-3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治疗好转后均明显下降,提示IL-33和IL-35参与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