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39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3年,其间失访3例,其余23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事件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例)和非脑梗死组(189例)。比较2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sST2水平、CHA2DS2-VASc评分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分析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sST2、CHA2DS2-VASc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sST2水平、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均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LR、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sST2和CHA2DS2-VASc评分是NVAF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653,P <0.001); sST2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926(95%置信区间0.886~0.967)比0.886(95%置信区间0.830~0.942)、0.887(95%置信区间0.843~0.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036、0.037,均P <0.001)。sST2、CHA2DS2-VASc评分预测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截断值分别为159.7μg/L、2分,以二者截断值将NVAF患者236例分为低危组(65例)、中危组(52例)、高危组(119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NVAF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Log-rankχ2=33.701、7.620,均P <0.001)。结论 sST2和CHA2DS2-VASc评分是NVAF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提高对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