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CML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第一代伊马替尼,研究组予以第二代伊马替尼。对比两组血液学疗效、BCR-ABL融合基因转归情况、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总缓解率[88.37%(38/43)]较对照组[65.12%(28/43)]高(P<0.05);研究组BCR-ABLIS≤10%达标率[95.35%(41/43)]、BCR-ABLIS≤0.0032%达标率[51.16%(22/43)]较对照组[67.44%(29/43)]、[20.93%(9/43)]高(P<0.05);研究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与对照组[11.63%(5/4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与对照组[16.28%(7/4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97.50%(39/40)]与对照组[90.48%(38/4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CML应用第二代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可提高血液学疗效,促进BCR-ABL融合基因转归,具有用药安全性,并可改善预后。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