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秋冬季霾期PM1及其含碳组分理化特征及来源研究

作者:刘子杨; 张宜升*; 彭倩倩; 王新雨; 薛莲; 王娇; 刘晓环; 王征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2(06): 676-685.
DOI:10.13878/j.cnki.jnuist.2020.06.004

摘要

对2017年11月1日—2018年1月31日与2018年11月1日—2019年1月31日连续两年青岛市大气PM1进行监测,获取了PM1中含碳组分的变化趋势,结合国控站点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分析了秋冬季PM1来源.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观测期间PM1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0.58±25.98、42.55±25.05μg/m3;霾日质量浓度分别为84.71±16.70、81.52±18.39μg/m3.与2017年相比,2018年同期PM1质量浓度增长4.85%,霾日下降3.76%.2017年霾日PM1中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13.67±3.95、3.95±1.02μg/m3,2018年分别为16.48±6.34、3.34±1.16μg/m3.与2017年相比,2018年霾日OC质量浓度增长20.56%,EC下降15.44%.2017、2018年霾日SOC质量浓度分别是非霾日的1.28和2.15倍,表明霾污染发生时易发生有机碳二次转化.含碳组分主成分分析均解析出3个因子.因子1解释变量均最大,分别为58.98%、67.14%,其表征含碳组分主要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道路扬尘及汽油车尾气等排放源.由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得出,2017、2018年秋冬季气团轨迹多起源于内蒙古,经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抵达青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