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京古道是沟通岭南与中原的古代交通要道,也是民族民系迁徙、融合之路。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湘粤两省交界,沿线聚集了大量来自江西、湖南、福建的移民聚落。以西京古道乐昌段沿线的湘赣籍和福建籍移民聚落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迁徙源地、路线、时段、迁移方式进行考察,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分析移民聚落空间形态与民居形制,通过比较不同原籍的移民聚落形态差异,探讨移民在家园再造时受到的原乡文化影响以及在他乡产生形态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湘赣籍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南北两个片区,北片区聚落形态与原居地湘南、赣中地区聚落相似度高,南片区和福建籍聚落形态接近且具有明显的客家风格特点。从而总结出移民聚落形态的形成机制不仅与移民迁徙历程有关,还包括迁出地、途经地文化的影响、对新居地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周边族群的文化融合,并且反映在与方言文化现象上的同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