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臭氧(O3)污染日益严重,识别O3对前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敏感性对科学制定区域O3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2017年7月下旬的一次O3污染事件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光化学指标法、敏感性系数法以及基于观测的OBM方法在识别南京市O3生成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光化学指标法和敏感性系数法得到的南京市O3敏感性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一致性超过50%)。其中,敏感性系数法对应的过渡区范围更广,而光化学指标法更倾向于将O3生成判定为只对VOCs或NOx敏感。不过,光化学指标法的结果与采用的临界值有关。OBM方法受观测数据质量影响较大,如NO2观测误差(观测浓度高于实际浓度)会造成OBM低估O3对NOx的敏感性。在判定重污染阶段的O3敏感性时,各方法间差异较大。光化学指标法偏向于VOCs控制,而OBM和敏感性系数法的结果则相对接近,倾向于NOx控制或共同控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