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教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古典教学传统是"学—教"传统,而非"教—学"传统。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被终结,以"教—授"或"教—学"代替"学—教"。这种影响经过凯洛夫的教学法在基础教育学校的课堂被固化。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使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与当下的"先学后教"主张产生了交织点,但这个交织点往往被"先学后教"论者忽视。"先学后教"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教学论研究需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以过程性思维研究课堂,从"元素"的视角解读课堂,进而形成基于"元素"立场的课堂分析方式。课堂分析的元素立场,打破了赫尔巴特以来课堂分析的线性流程观点,融入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找到适合于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解码方式。基于"元素"立场,"教—学""接受—发现""情境—问题—探究—练习—应用"等教学模式的讨论被赋予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