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三角洲平原河网水系丰富的历史遗存,重建过去人类水利活动面貌与水文环境变迁,有利于揭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响应或改造,是长江三角洲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上海市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区所获钻孔进行全新世古环境演变过程分析,并基于254个工程地质钻孔资料恢复了遗址附近约25 km2的全新世晚期水系图,以揭示水闸遗址所在河道及周边水网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气候海平面控制下的三角洲进积是志丹苑水闸废弃的根本原因。志丹苑水闸遗址所在古河道是潮滩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三角洲平原感潮河流,属古吴淞江支流;水闸所在位置河床明显束窄,且上、下游存在显著坡降,推测水闸下游有过人工疏浚。古水系图还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平原典型的"横塘纵浦"水网格局,其中横塘深度普遍大于纵浦,这种特征与其各自的成因密切相关,即横塘多源自潮沟、纵浦则是滩涂淤涨速度快慢更替形成的微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