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有明确了学校传授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才能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社会地位。流行的三种知识观都避开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与区分:学科本位和职业标准本位关注知识的来源,过程本位则注重知识的排序。涂尔干的神圣—世俗两分法,为区别学校知识与非学校知识提供了方法;伯恩斯坦进一步使用的"架构"与"分类"结构,搭建了社会现实主义知识本位的知识观,从而明晰了学校知识与非学校知识的界限所在。针对学科本位的缺陷,知识本位并不创造全新的学校类型,而是保持学科本位延续性,同时构建其开放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