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衡》与吴宓的学术道路紧密相连,《学衡》的主张正是吴宓的学术追求。而这份杂志从创办到停刊却恰恰表现了吴宓学术选择的两难:一方面,《学衡》成为宣传以白壁德(Irving Babbitt)为代表的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主要阵地,该杂志还针对国内学界的趋向,从多层面多角度行使其"批评之职事";另一方面,在日记中吴宓记述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并未像《学衡》杂志简单选择的所谓"rational-critical"那样,而是有着更多的紧张和焦虑。这种学术选择的两难也从某种程度映射出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在近代转型期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