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脐带挤压与延迟断脐对胎龄28~36周早产儿出生1周内临床结局的影响,探讨紧急情况下能否用脐带挤压替代延迟断脐。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出生的胎龄28~36周的12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生日期奇数者60例纳入脐带挤压组、偶数者63例纳入延迟断脐组,另选取研究开展前半年内出生的胎龄28~36周的64例早产儿进行对照(即刻断脐组)。观察并比较3组早产儿出生1 h内指标(血压、体温、微量血糖、脐血pH值、血红蛋白)和出生1周内指标(新生儿贫血、喂养问题、呼吸系统疾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蓝光治疗率、氧疗率)结果。结果 脐带挤压组、延迟断脐组出生1 h内收缩压分别为(62.70±7.03)、(61.60±6.06) mmHg,高于即刻断脐组的(57.02±7.9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挤压组与延迟断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挤压组平均动脉压为(43.10±6.10) mmHg,高于延迟断脐组、即刻断脐组的(41.48±4.13)、(40.45±6.0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与即刻断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挤压组、延迟断脐组出生1 h内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204.95±22.65)、(205.19±22.15) g/L,高于即刻断脐组的(191.31±25.7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挤压组与延迟断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早产儿体温、脐血pH值和微量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周内,脐带挤压组、延迟断脐组蓝光治疗率分别为83.33%、85.71%,高于即刻断脐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挤压组、延迟断脐组氧疗率分别为11.67%、17.46%,低于即刻断脐组的3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的新生儿贫血、喂养问题、呼吸系统疾病、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挤压与延迟断脐均可升高早产儿生后血压、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氧疗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结局。对于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临床医师在紧急情况下可考虑用脐带挤压替代延迟断脐进行胎盘输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