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门菌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的特性

作者:尹超; 徐黎娟; 李求春*; 潘志明; 耿士忠; 焦新安*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9, 59(04): 612-620.
DOI:10.13343/j.cnki.wsxb.20180259

摘要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禽沙门菌感染肠道后,可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多种TLRs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在分泌的趋化因子作用下免疫效应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细菌通过肠上皮细胞屏障后被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吞噬,其中巨噬细胞是沙门菌的主要定殖场所。天然免疫系统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后,机体能够在2–3周内通过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清除在肠道和深层组织中的沙门菌。而宿主特异性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从肠道侵入后,在肝脾和其他器官中定殖,进而引发全身感染。早期感染阶段不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主要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而Th1型应答相对较弱,有利于鸡白痢沙门菌在机体内的持续存在和感染。本文围绕禽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特性进行阐述,尤其对鸡白痢沙门菌免疫逃逸和持续载菌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禽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新靶标和新见解。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农业部;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