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1960-2019年广西91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将研究时段分成前30a(P1:1960-1989年)和后30a(P2:1990-2019年)两个阶段,分析影响水稻种植布局的4个关键气候因子即双季稻安全生育期、安全期内≥10℃活动积温、全年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总时数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采用等权重原则对两个阶段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评估打分,根据总得分将广西双季稻种植划分为单季再生稻(S+R)、早中熟双季稻(E+M)、中迟熟双季稻(M+L)和迟熟双季稻(L+L)4个气候适宜区组合模式,并分析两个阶段内双季稻不同组合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桂北和桂西水稻安全生育期显著延长,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安全期内≥10℃活动积温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而全年日平均气温≥10℃日照总时数显著下降。热量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向北向高海拔地区递增趋势,而日照时数由北向南减少,后30a(1990-2019年)单季再生稻和中迟熟双季稻气候适宜区面积较前30a(1960-1989年)分别提高2.1个和4.2个百分点,而早中熟双季稻和迟熟双季稻气候适宜区面积较前30a(1960-1989年)分别下降了3.6个和2.7个百分点,变化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林阳朔、荔浦地区,贺州市区周边以及南宁马山、隆安地区。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