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6周龄SPF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CIA)。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75 mg·kg-1)、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150.454 1 mg·kg-1+5.061 8 mg·kg-1)、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150.454 1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苷配伍木兰花碱组(3.455 8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组(3.455 8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9.303 2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9.303 2 mg·kg-1+16.433 1 mg·kg-1),每组8只,共9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5 d。实验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b)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踝关节NF-κB、VEGF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足跖肿胀显著;血清CRP、anti-CCP Ab、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1β、RF、CRP、PGE2及anti-CCP Ab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TNF-α与IL-1β、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RF与CRP、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PGE2、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anti-CCP Ab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分配伍;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其中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下调蛋白及mRNA表达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RA模型大鼠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二药组分配伍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及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5种组分配伍模式具有潜在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分泌及抑制NF-κB、VEGF蛋白和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