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野生近缘种植物是生物遗传资源之一,是我国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展原生境保护点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野生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我国农业野生近缘种植物资源提供依据。2008—2013年对在宁夏开放式保护下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目标物种沙芦草、沙生冰草和赖草的保护区内开展了为期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3种目标物种总的种群密度为31 419.72株/hm2,较基线年(2008年)提高了101.2%。2008—2013年,随着降水和温度变化,种群的丰富度和密度呈正弦曲线波动,与降水和温度变化情况一致,沙芦草和赖草在2009年和2011年种群丰富度增长明显,沙生冰草在2010年种群丰富度最大,符合自然发展规律。3种小麦近缘种生长状况指数均较2008年增长明显,资源状况指数在2013年均增长至107;小麦近缘种原生境保护点环境状况指数从调查基年的51.3增加至91,植被覆盖率较基线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环境状况改善明显。威胁因素降低指数(TRA)从0增加至94.63,保护点的面积未出现减少。说明在激励机制建设、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力建设和保护意识增强的基础上,开展的开放式保护模式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