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构建功能定向和行为整合的特殊音乐教育目标架构体系。方法 运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理论和Hauenstein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通过分析国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核心内容,构建特殊音乐教育目标;探讨根据ICF和特殊儿童功能特点调整特殊音乐教育目标的方法。结果 制定特殊音乐教育目标架构体系应遵循功能定向、适应性和包容性原则。特殊音乐教育目标架构由认知领域、心理动作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的目标组成,各领域根据发展水平和成就水平分为5个水平。认知领域主要为感受和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心理动作领域旨在发展学生关于音乐表演动作、技能和相关能力;情感领域关注特殊音乐教育在情感、价值和信仰方面的影响;行为领域是认知、情感、心理动作领域目标的综合,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音乐元素和音乐表演技巧创作和表演相关作品。要依据学生的功能和发展水平,以及特殊音乐学习需求调整教育目标。认知领域通过视觉支持、简化和重复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动作领域可通过提供视觉辅助工具、多感官体验、支持性技术设备促进学生音乐参与,提高音乐表演技能;情感领域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音乐环境设置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促进音乐与个人和世界的连接;行为领域可通过创造包容性环境、肯定与鼓励、提供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元素和技巧的应用。结论 本研究基于ICF理论和Hauenstein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参照国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构建了特殊音乐的教育目标架构,功能定向、适应性和包容性的音乐教育原则以及调整特殊音乐教育目标的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