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关跨国公司在海外部署研发等高端资源的经典理论认为,在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跨国企业会在东道国部署"低技术价值"研发活动并通过内部控制保护进行"封闭式创新"。本文利用来华跨国公司研发合约交易的数据,基于中国大陆新兴的创新外包活动分析后发现:在2001—2011年间,区别于经典研发资源配置模型,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部署策略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本文从理论上对这一转型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并以2008年专利法修订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前后对比和双重差分法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仅提高了跨国公司面向本土市场研发活动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同时促使跨国企业更倾向于依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内部控制)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带来的知识溢出正外部性对国内企业深入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制度创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