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庭疾病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或受到非生理性刺激时出现,患者可出现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这些症状在人或动物身上都可通过前庭代偿机制在数周或数月得到改善,但代偿的时间和最终的恢复水平都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研究前庭代偿的机制对提高前庭疾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由于临床伦理的诸多限制,建立相应动物模型成为了研究前庭代偿机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建模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性迷路破坏、手术+化学方法破坏迷路及空气注射。经过各国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但还远远不够。明晰前庭代偿机制并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建立相似性高、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十分必要。在此综述已有模型为研究人员构建合适模型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