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济总录》论治脾系疾病

作者:郝军; 严世芸; 朱春秋; 史海霞; 姜娜
来源:河南中医, 2017, 37(12): 2090-2091.
DOI:10.16367/j.issn.1003-5028.2017.12.0719

摘要

《圣济总录》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将"脾瘅""脾劳""脾积""飧泄""濡泻""水泻""水肿"等为脾功能失调所导致病症定位于脾。又将"口舌生疮""舌强不语""唇生肿核""脾脏中风""咽喉不利"为足太阴脾经所系肢体、官窍部位导致的病证,定位于脾。再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进一步确定了寒热虚实性质,定位定性和参而制定具体的治法方药,其理法方药符合藏象辨证论治规律。《圣济总录》对脾病证的藏象辨证论治定位规律,对比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对脾系病证的定位方法,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不同:对脾病证的病变部位确定,前者是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而后者仅用脏腑定位方法。《圣济总录》对脾病证以脏腑与经络结合定位,既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多种疾病,对于现代中医关于脾病的藏象辨证论治理论研究及临床从脾治疗多种现代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