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教师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教师评价方式重量化,忽视知识产出的客观规律,逐渐地演变成纯粹地追求数量的一种达标游戏;评价标准趋同化,无视个体间的差异,过于突出科研,而没有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其他方面,比如学术道德、教学作风、师德素养、感情投入、发展潜力等本质要素;评价管理行政化,漠视教师的主体性,把教师作为评价的"物"和评价的客体来对待。这些现象偏离了教师评价的目的,制约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突破当前的现实瓶颈,高校教师评价应尊重教师科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学科差异的现实,从而实现并促进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