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技"与"工"很少连用,多用"百工"指代,南宋诗人刘克庄首用"技工"。"技工"一词于晚清译Artisan始发端于中国。1903年,"技师"首现,1914年"技工"首现,1920年"技工学校"见报,1932年"技工训练"登场,1943年国防工业设计委员会首次采用"技工教育"概念,1947年《台糖通讯》再次界定"技工教育"。从源头看,技工类人才法制建设较为健全:在技术官员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照技监、技正、技士、技佐系列称谓。在农业、工业、矿业领域,按照技师系列称谓。在航空、船舶、公路交通、电报电话、机械、农技等领域,按照技工系列称谓。"技工"发源于清末海军建设,盛行于民国航空、交通、军工等领域,战争年代是管制型战略资源,在军中曾分为技工上士、技工中士、技工下士,在民间即技术工人之统称,"技工"具有前沿性、技术性、稀缺性、高收入等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虽有中断,但整体是延绵不绝,蓬勃发展,并发展出与技工学校密切渊源的重庆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和一大批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可以说,"技工学校""技工训练""技工教育"等旨在培养技术工人的相关概念一直平行并有别于职业教育,在默默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话语系统雏形,有待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 出版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