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在华北地区农艺性状及适应性评价

作者:李龙; 宋慧; 张扬; 谢慧芳; 邢璐; 宋中强; 刘金荣*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14): 90-94.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12

摘要

谷子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为提高谷子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4个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开展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其中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9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华北地区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4.71%~32.79%之间。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穗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即粒质量因子与株型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173%。粒质量因子以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产量为主要指标,株型因子以株高、成穗率、生育期、穗长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10时可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1类品种株高、生育期及成穗率适中,产量、单穗质量与单穗粒质量及出谷率较高,其中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因素较稳定。第2类品种株高较高,生育期长,成穗率高,产量适中。第3类品种产量、生育期、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均较低,株高表现中等,产量、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整体变异系数较大。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区来源,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从东北春谷区向华北地区引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从西北春谷早熟区引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为跨生态区谷子引种提供了依据。因此,全国4个生态区的谷子品种在华北地区各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从全国范围内向华北地区引种时,应优先考虑东北春谷区品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