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十六国春秋》《魏书》《晋书》等相关史书、文献所载,十六国统治者有大量"下书"。其内涵、性质与一般泛指皇帝、官员所用的"下行文书"皆不相同。乃是史官用"春秋笔法"将其改之,原本应为"下诏","以一字寓褒贬"体现史家的正统观念。"下书"名号同"岛夷""索虏"等词一样,成为分裂割据时代区分华夷、宣扬正统的直接证据,是当时政治文化中的主流。其被选择、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不仅是对"春秋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夷观念演变的诸多细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