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单倍型与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作者:郑凤美; 孔军; 赵婷; 张晓辉; 许兰平; 王昱; 闫晨华; 陈欢; 陈育红; 韩伟; 王峰蓉; 王景枝; 刘开彦; 黄晓军; 莫晓冬*
来源: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8, (03): 30-38.
DOI:10.3760/cma.j.issn.2096-5400.2018.03.006

摘要

目的 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亲缘单倍型供者(HID)和同胞全相合供者(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EM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0年1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HID 48例和MSD 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56.2%);MS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均为38.1%。MSD较HID组EMR更易出现多部位的累及(33.3%对10.4%,χ2=7.064,P=0.010),且MSD组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软组织为表现的EMR。HID组EMR发生时间为241.5(10~2 856)天,早于MSD组的302(35~1 532)天(Z=2.091,P=0.037)。两组EMR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6.2%和69.0%(χ2=1.561,P=0.277),2年疾病进展相关死亡(PRM)率分别为(45.4±8.2)%和(37.0±8.1)%(χ2=1.002,P=0.317),EMR后2年的治疗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15.0±5.8)%和(10.3±5.0)%(χ2=0.098,P=0.754)。发生EMR后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9.6±8.0)%和(52.7±8.2)%(χ2=1.527,P=0.217),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EMR后2年OS率高于单项治疗组[(53.0±6.7)%对(31.9±11.2)%,χ2=7.966,P=0.005)],尤其是接受MSD-HSCT的患者[(63.0±8.9)%对(14.6±13.3)%,χ2=6.542,P=0.011]。结论 皮肤软组织是MSD后重要的EMR部位,而且MSD-HSCT后的EMR更易出现多系统累及,而MSD组患者或许更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对于HID移植后出现EMR的患者,如何进一步改善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