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杨梅林 (Morella rubra L.) 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以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单作(Medicago sativa cv. WL525HQ)、鸭茅单作(Dactylis glomerata cv. amba)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模式的差异对淋溶氮流失通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作氮流失严重,60 cm处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流失浓度较40 cm孔隙水增加27%和29%,鸭茅单作能有效降低0~40 cm孔隙水和60 cm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全氮的浓度,60 cm较40 cm处均降低1.5倍左右。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能显著影响磷流失通量,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较紫花苜蓿单作、鸭茅单作分别减少70%和60%。相关性分析表明,淋溶水中总氮、可溶性全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相关,并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生草模式对速效氮的影响更大,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后0~4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2.6 mg·kg-1,到60 cm处三种生草模式无明显差异。综上,暴雨强度下,鸭茅单作对减少氮流失通量有显著作用,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增加,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在20~40 cm处的截留,减少土壤中速效氮成分向深处的迁移,因此,推荐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模式以减少极端降雨下氮磷流失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