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百多年来"语言"始终关联着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问题。日据时期殖民者强力推行日语,台湾人士则认识到汉文若废,固有民族性亦将消失。为此,台湾文人通过汉诗写作保持汉语汉字能力并强化了中国文化修养;新文学作家则力图从祖国引入白话文,其中部分作家在台湾人被禁止说汉语又不甘愿说日语的情形下提倡"台湾话文"。汉诗、白话文、"台语"等的存在,使日据50年也未能将汉语连根拔除。光复初期,两岸人士采用多种途径推行国语,他们意识到"台语"乃汉语的一种方言,通过它来学习普通话是一捷径,因此极力提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语"运动兴起并成为"台湾民族"论建构的重要一环,但出于某种意识形态而进行政治性操弄,必将因缺乏学理依据而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