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吉卜林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素有"狄更斯的继承人","英国的巴尔扎克"之称。他的《丛林之书》自1894年首次出版以来,曾多次被中国学者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广泛传播,博得了无数儿童和成年读者的喜爱。试图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要求,并就《丛林之书》三个中译本的译者、词语、句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