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番国,为祝融八姓中己姓的一支,春秋以前在中原北部立国,至春秋前期南迁至淮河上游的信阳市平桥区一带,或称"鄱"、"潘"。后世出土为数较多的番国青铜器,铜器铭文多自称"番君"、"番伯"、"番子"等。番国在春秋时期较早归于楚国,从信阳市的平桥区向东迁移至固始县。公元前504年吴人伐楚,获潘子臣,取番地,番国最终灭亡。番国贵族在春秋中期便入楚王室为官,如潘崇、潘尫、潘党等。尤其是潘崇,在春秋时期楚国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番国文化呈现出中原文化、淮河流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