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盆腔神经支配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史惠文; 田跃; 戴飞翔; 肖磊; 柯志刚; 童卫东*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20(05): 560-565.

摘要

目的构建去盆腔神经支配(PND)小鼠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1)构建模型:选取72只健康SPF级雄性C57的7周龄小鼠, 体质量(25 ± 1)g, 随机分为PN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36只。PND模型组参照PND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麻醉小鼠后, 取下腹正中切口, 解剖显微镜下用棉签在前列腺后下方钝性剥离出盆腔神经, 用显微剪剪断, 并术后每天两次协助小鼠排尿;假手术组有意显露盆腔神经, 但不剪断。(2)检测模型:两组各随机选取18只, 进行结肠传输试验, 测定结肠传输比例(结肠亚甲蓝染色部分/结肠总长度);剩余小鼠分别进行内脏敏感性试验, 观察并记录小鼠腹外斜肌肌电图(EMG)的变化。结果两组中各有3只小鼠死亡, 均死于结肠传输试验。PND组存活的33只小鼠术后都存在明显的膀胱膨大, 需要术后按摩膀胱协助排尿。结肠传输试验显示, 假手术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结肠传输比例分别为(0.495 0 ± 0.385 8)%、(0.638 6 ± 0.129 3)%和(0.647 0 ± 0.108 8)%, 前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 3.647, P= 0.058);而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7天结肠传输比例[(0.604 4 ± 0.176 8)%]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0.387 6 ± 0.136 4)%, P= 0.022]和第1天[(0.254 2 ± 0.037 1)%, P= 0.001], 结肠传输功能随时间呈恢复趋势(F= 9.143, P= 0.004)。与假手术组相比, 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结肠传输功能均显著降低(均P < 0.05), 至第7天, 两组传输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59)。内脏敏感性试验显示, 假手术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内脏敏感性分别为24.280 8 ± 9.556 6、33.672 5 ± 7.954 8和43.908 6 ± 12.187 5, 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722, P= 0.014)。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内脏敏感性分别为11.760 9 ± 2.104 9、21.841 5 ± 8.152 7和26.231 0 ± 4.223 5,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 11.154, P= 0.001), 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敏感性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P= 0.006和P < 0.001), 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3天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183)。与假手术组相比, 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3、7天内脏敏感性均显著降低(均P < 0.05)。结论去盆腔神经支配后, 小鼠结肠动力和内脏敏感性减弱, 但随时间推移可逐渐恢复, 提示小鼠PND模型建立成功。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