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止血绫用于内镜黏膜下注射剂的价值探讨

作者:陈钟; 马明; 曾智聪; 刘妍; 韩忠政; 张秦; 王君尧; 唐庆林; 张华玉; 张鸣青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03): 190-194.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黏膜下注射可溶性止血绫的运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溶解的液态可溶性止血绫(可溶性止血绫组)、甘油果糖(甘油果糖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给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胃黏膜下注射,测量并分析注射部位黏膜隆起高度。注射部位行外科手术模拟ESD,分析术后30 min出血量。可溶性止血绫组和生理盐水组注射30 min后,取注射部位全层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以15只家猪为模拟ESD临床实验研究对象,距肛门20~30 cm处选择2个部位注射液态可溶性止血绫,其中一个部位行ESD,另一个则不处理,观察吸收与降解;再选择2个部位注射生理盐水,后续处理方法同可溶性止血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比较两种注射剂创面修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黏膜下注射后0 min、10 min、20 min、30 min,可溶性止血绫组隆起高度分别为(4.3±1.4)mm、(4.1±1.9)mm、(3.8±0.7)mm、(3.3±0.9)mm,甘油果糖组为(4.3±2.2)mm、(4.1±2.0)mm、(3.6±1.4)mm、(3.2±0.8)mm,生理盐水组为(3.8±1.6)mm、(2.6±1.4)mm、(1.9±1.9)mm、(1.1±0.7)mm,可溶性止血绫组黏膜隆起高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与甘油果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实验中,可溶性止血绫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甘油果糖组[(0.36±0.07)mL比(0.42±0.06)mL,P<0.05],甘油果糖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0.42±0.06)mL比(0.55±0.07)mL,P<0.05]。病理学实验中,可溶性止血绫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出现明显组织坏死等不良并发症。模拟ESD临床实验中,可溶性止血绫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86.7%(13/15)比46.7%(7/15),P<0.05],ESD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3.2±0.3)min比(3.8±0.5)min,(P<0.05)]。黏膜下注射未行ESD的部位,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实验相关不良事件。结论ESD术前黏膜下注射可溶性止血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