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实施不同无创通气方式在初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RDS患儿共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4例,对比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HFOV组与nCPAP组相比初始治疗失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治疗后与nCPAP组治疗后相比PaCO2较低、PaO2较高、P/F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nCPAP组相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与nCPAP相比治疗RDS可获得更高的初始治疗成功率,促进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综合预后效果更好。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