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物品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其私人自愿供给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基于现实中公共物品投资金额存在个体异质性且可以动态调整的考虑, 在传统固定投资自愿参与公共物品博弈中引入了可变投资金额机制, 此时个人不仅可以选择是否提供公共物品, 还可以决定提供多少公共物品, 这种更符合实际的模型设定使博弈结果对现实问题有更强的解释力. 结果表明: 可变投资金额机制对社会合作水平的提高存在“双刃剑效应”, 主要体现在只有收益率适中的情况下, 可变投资公共物品博弈均衡时的合作者比例才会比固定投资的更高. 尽管如此, 可变投资金额机制仍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提高社会平均收益和公共物品供给总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地悲剧”. 研究发现, 增加投资金额上限会使合作者比例先小幅提高然后降低, 同时, 孤独者收益的增加对社会合作水平有倒U型影响, 这主要与三种策略的收益之差变化有关系. 此外, 在混合策略调整过程中对上一轮收益适当的反应强度有助于社会合作的出现和合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为现实中公共物品私人自愿供给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